本次道路交通工程設計總體原則:以保障交通安全暢通、行車有序、低公害的基本設施為要求,本着“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按照道路交通工程的設計原則,為道路交通參與者提供正确、可靠、适時的交通信息為目的。同時結合道路沿線周邊環境,對道路沿線實施各行其道,人車分離,路面監控和安全防護等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總體設計方案:
1、道路交通标志設計
交通标志設計根據國标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線》、《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範》(JTG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 D81-2006)進行。
設置交通标志旨在通過對駕駛員适時、準确的誘導,充分發揮其舒适、安全的效能。本區域交通标志設計主要以不熟悉重慶市區道路網系統的駕駛員為基本使用對象,通過适時、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使駕駛員能夠正确選擇路線及方向,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同時,還通過禁令、警告、指示等标志來進行交通管制和保證行車安全,使道路發揮最大的作用。
交通标志版面布置以駕駛員在計算行車速度∨=60km/h行駛時能及時準确辨認标志内容,并使交通标志版面布設美觀、醒目。設計範圍内各類型标志統一布局,前後協調,并考慮了已建成的周邊道路标志設置情況,使之形成一個整體系統。
本次設計交通标志的種類: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誘導标志五大類。
(1)交通标志的大小:
警告标志:三角形标志:單立柱支撐方式,标志邊長:70cm;禁令标志:單立柱支撐方式,标志直徑:60cm,倒三角形标志110cm;懸臂支撐方式,标志直徑:120cm;指示标志:單立柱支撐方式,圓形标志直徑:120cm,單立柱方式直徑為:100cm,正方形标志邊長:100cm。
指路标志:标志闆面大小按漢字35cm左右高度及間隔、行距等的規定來計算确定标志版面的大小,标志版面内容采用中文文字。
(2)标志的支撐安裝方式:根據車道數、路寬、道路淨空、标志組合以及标志設置處的具體地形等情況,确定安裝方式。本次設計标志的支撐安裝方式有:單柱式、單懸臂、雙懸臂式。标志的支撐結構設計按26.7m/s計算風荷載。
(3)标志的結構:标志闆材料,采用LF2-M鋁合金闆,大版面闆厚2.5mm,小型版面闆厚1.5~2.0mm,鋁合金闆應符合《鋁合金熱塑闆》(GB3193-32)的規定。
(4)反光材料:标志闆上的反光材料采用超強級反光膜。标志闆上的文字、圖形、顔色、符号和邊框應符合國标GB5768-1999的規定。指路标志為藍底白字白圖案。
本次道路交通标志設計是在高九路沙坪壩段道路施工圖上所完成的技術設計,标志的安裝位置和内容根據實際情況可作調整。
2、道路交通标線設計
交通标線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導交通,标線應能确保車流分道行駛,
流交通行駛方向,指引車輛在彙合和分流前駛入正确的車道,規範行車紀律和秩序,減少事故。保證在白天和晚上都具有視線誘導功能,車道分界清晰,線向清楚,輪廓分明,并與交通标志有機結合,合理誘導交通流。總體設計設計方案: (1)本次道路交通标線設計原則:
①各路段同向行車道間設置白色車行道分界線和車行道邊緣線; ②在車行道邊緣線與道路邊緣間設置雙向反光道釘;
③在需要誘導車輛前的合适位置設置地面導向色箭頭和地面文字或地面标記等;
④在末隔離的道路上,設置道路中心黃色标線;
⑤在立交橋出入口、港灣式停車港等處設置導流線和安全島; ⑥在立交橋和道路坡道處設置減速振蕩标線; (2)交通标線的種類和具體設計
本次交通标線的種類主要是:行車道分界線、行車道中心線、行車道邊緣線、行車道導流标線、減速振蕩标線、地面導向箭頭,地面文字、地面标記等。
交通标線材料:采用摻有玻璃珠的熱熔塗料,膜厚1.8毫米(硬化幹燥時)以上。
車道分配:視路幅寬度而定。
①道路行車道分界線為白色标線,線寬15厘米,采用“6-9”劃線,即實線長6米,間隔9米;
②道路車行道邊緣為白色實線,線寬15厘米。
③出入口和道路渠化标線為白色實線,具體要求按國标GB5768-1999要求進行施劃;
④引橋下坡段和長坡道處設置白色減速振蕩标線,線寬20厘米,間隔20厘米;
⑤地面箭頭采用6米、文字采用4米,标識視車流導向布置; 參見道路交通标線标準設計設。 3、道路突起路标
為了提高标線的夜間視認性,以及泸州霧大、降雨量大,車道邊緣線上布設雙面突起反光道釘(突起路标),車行道邊緣線每10m一顆。在立交橋匝道上每5m一顆。
4、輪廓标和防撞桶
引橋彎道外側鋼護欄上設置輪廓标,每塊間隔5米,采用螺栓與鋼管聯接。在立交匝道駛入端設置防撞桶,減緩交通事故的傷害程度。